“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”——中医养生精髓
来源:百家号 作者:倩婷匠于心 时间:2023-5-30 阅读:
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——春夏秋冬皆备,养阳养阴皆备,这句话实际是根据四时调理阴阳,春养生,夏养长,秋养收,冬养藏。
一年四季交替,阴阳之气也是随季节变化而消长,养生也必然符合这种转变,才能顺天道得健康。
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,传统的生活作息是人体与自然相契合的结果,人只有在睡眠中,身体的细胞才能修复,这个修复就是中医的养阴。
我要为了养生而严格控制饮食,可能事与愿违,饮食适宜很重要,荤素搭配,随着季节进行调整才是真正的养生之道。
春夏要养阳,因为春夏都是消耗极大的季节,人在春天会有春困,到了夏天会苦夏,都以疲劳为主,而疲劳就是作为身体功能不足了,就是中医的阳气不足了,所以要通过补阳,提高功能应对外界的消耗。
按照中医的春夏养阳的规律,首要照顾脾胃,因为从春天开始,人体的阳气开始向外走,内里相对薄弱,容易出现胃肠问题,这不光是因为温度的问题,更因为胃肠消化油腻的能力不及秋冬。
即使为了降温,寒凉的食物也要谨慎,因为夏天脾胃阳气正虚,很多人脾胃受伤都是在夏天发生的。
健康的人只要规律生活就能养阳气,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,我们对于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具有较强的适应性,阳气者,精则养神,柔则养精,夏季只要规律的生活就能养阳气。
除此以外,还应该注意饮食方面,可吃一些清淡的食物,避免剧烈运动,尤其是心血管的病人更应注意,因为剧烈运动出汗多,津液丢失,使人体耗气损阳~
立夏饮食原则是“春夏养阳”,养阳重在“养心”,其中,红色对应的就是中医的心,所以夏季养心护心,可以多吃些红色的食物,比如健脾祛湿的红豆;当然,也不要把红色的植物性食物神化了,最重要的还是做到全面营养,均衡饮食。
正如灵枢.本神论所言,故智者之养生也,必顺四时而适寒暑,和喜怒而安居处,节阴阳而调刚柔。
春夏之季由寒转暖,由暖转热,宇宙万物充满新生繁茂景象,此时是人体阳气生长之时,夏季不恣意贪凉饮冷,避免人体阳气过分消耗。
一方面,阴阳互根,阳气生发,必须有阴津的补充才能够使身体的阳气,阴津在较高水平上维持平衡。秋冬之季气候由热转凉,由凉转寒,万物都趋于收藏状态。
另一方面,应固护阳气,同时适应阴气渐长的特点,增加温阳食品。秋季养生,无论饮食起居还是心情调整都要以收为原则,其次是安神,心态上应恬淡虚无,精神内守,以求阳阴平衡。
五色与五脏相配,常吃五种颜色的食物,可以分别滋养人的五脏,其中,白色对应的就是中医的肺~
秋天天气干燥,润燥是秋天养生的重点之一,又与肺,与白色相对应,所以一些内里质地颜色白的水果都入肺经,而且性质甘润,适合秋天润肺~
中医里能改善皮肤状况,使皮肤能够白皙润泽的,是能入肺经的药物,而且常用来润肺的食物或是药物也多是白色的,比如白杏仁、百合等等;
除了能补肺气,滋肺阴,清肺燥外,还需要中医说的补脾,健脾为基础,才能够让药物的补益作用作用在皮肤上,比如润肺的梨和健脾的苹果一起吃,滋润的效果更好。
无论哪一种养生方式,顺应冬季封藏的特性,调理身体像大地一样,有充分的聚集能量,修养整复的时间,才能在春夏之季展现更好的姿态,维持长久的健康,但也因人而异。
据《黄帝内经》记载:“青色入肝,红色入心,白色入肺,黄色入脾,黑色入肾,五色浅淡可补五脏,深浓可泻五脏!”其中,想要补肾,所吃的食物是黑色的,也就是说,补肾=抗衰老,想用食补的办法补肾,比如黑芝麻,黑枸杞,黑豆等食物~
另外,饮食宜少咸增苦,适宜温淡,喝水本身绝对不会伤身,真可能伤肾的是我们一直觉得是高营养的蛋白质,如果过量就要加重肾的负担,只有心脏病比较重的人,医生为了避免心脏负担过重的人,避免加重心衰,可能会控制其饮水量。
上篇:
下篇: